分享發生在台灣的開放空間會議經驗

分享發生在台灣的開放空間會議經驗

2023年4月10日 星期一

AIGC 衝擊互動工作坊:AI 浪起 - 我們該怎麼辦?

2022年到2023年,AI有了跳躍式的進展,引發全球關注。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AIA) 於 3/18、3/19 假中研院人文館 (國際會議廳) 舉行兩天實體的【生成式 AI 衝擊工作坊】。第二天下午安排了以「AI 浪起 - 我們該怎麼辦?」為主題的開放論壇,讓二百多位與會者可以有更完整的交流與對話空間。


【邀請內容】

AI 巨浪,快速地把來自各行各業、不同角落的朋友們聚集到這兩天的工作坊!

演講、案例實作、座談之外,特別安排了這個讓更多人可以說、問和交流激盪的空間。在這場開放式論壇裡,我們將開啟有如市集討論空間,你可以自由地發起或加入你所關注的議題,進入聆聽、探詢與對話的過程。

邀請你帶著你的想法、經驗、擔心、期待…一起來探索「 AI 浪起 - 我們該怎麼辦?」

【活動現場】
前面一天半,講者們的分享十分精采,理論面、技術面、科技與社會發展的脈動省思...牽引著大家對台灣AI發展的動能與期盼。

第二天下午的交流活動,在當下可以用的最佳空間裡進行著;
引導師說明會將如何進行後,將空間交給所有的與會者。
於是,
從踴躍地提議題開始,或大或小的圓圈、或坐或站的人們,開啟一波波的討論。
多樣的議題、不同人之間的碰撞,充分展現公民討論科技的力量
主辦與所有講者/參與者一起創造了一個夠包容的container ,大家的熱情和責任,開啟了self-organizing 的流程,很高興有機會參與了這個盛會。(from:蔡淑芳)






2023.03.18-19生成式AI衝擊工作坊

Related Posts:

  • 培養孩子迎向未來的能力-學校可以做什麼支持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教師場)10/28(日)高優及前導學校自主學習開放空間討論OST 陳佩英教授表示:根據上次學生場的自主學習開放空間討論工作坊,發現學生是非常支持自主學習的。經驗轉成知識有四種類型:已知的,如例行化;可知的,如因果關係,以系統思考方式串連起來;探索的,就像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的意義、目的、價值、活動、… Read More
  • Do you walk in the circle? OST 國際Email 群組中,有位新加入的伙伴問了一個問題,以下是他的描述:朋友告訴他,開放空間引導師進場時,邀請大家一起深呼吸、看看彼此,然後在圓圈裡走著...他的問題是:為什麼要在圓裡走著?要怎麼開始?你有什麼感覺?...這讓我想起,在每一場開放空間的學習工作坊中,一定會有人問這個… Read More
  • 未來素養學堂「24h教育松」攜全台40校拼閱讀素養https://reurl.cc/9VZ22n「未來素養學堂教育松」,由計畫發起人葉丙成與黃國珍發起,用類似「黑客松(HACKATHON)」24小時不斷電形態,邀全台偏鄉學校,由校長、主任及老師組隊參加,搭配數位遊戲學習平台,提出各種創新、引發孩子興趣的閱讀素養教案參與評選,提升偏鄉孩童的學習素養。… Read More
  • 開放空間會議的前置準備 OST-prework From: Michael M Pannwitz via OSList    中文翻譯:蔡淑芳   (德國的Michael M Pannwitz  在 World wide Open Space Technology email list … Read More
  • The VALUE of Invitation 邀約的重要性 ….the practice of invitation as it relates to participatory meetings, longer term participatory strategic initiatives and even organizational desig… Read More

運用OST於學習的地圖

因各地的活動頗多,本地圖暫搜集至2016下半年。

活動照片

www.flickr.com

Facebook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