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發生在台灣的開放空間會議經驗

分享發生在台灣的開放空間會議經驗

2021年7月16日 星期五

Do you walk in the circle?

 OST 國際Email 群組中,有位新加入的伙伴問了一個問題,以下是他的描述:
朋友告訴他,開放空間引導師進場時,邀請大家一起深呼吸、看看彼此,然後在圓圈裡走著...

他的問題是:為什麼要在圓裡走著?要怎麼開始?你有什麼感覺?...

這讓我想起,在每一場開放空間的學習工作坊中,一定會有人問這個問題,每次也會有人問:可以不走嗎?覺得不習慣。


國際群組裡有很多資深的引導師,Chris Corrigan的回應:

是的,我會在圈裡走著、跟人打招呼、看著他們,跟他們談到他們所收到的邀請,並提醒這正是個讓他們可以提出他們真正在乎的議題的時刻。然後很簡單地說明會議方式,並邀請他們共創屬於他們的議程,然後讓開,讓他們開始工作。

信任來的人,如果該議題對他們是重要的,他們會創造出他們所需要的對話。

而Peggy Holman 則說:

我從1996年開始就是這樣做的,

我邊走邊說話,一圈後停在圓圈邊,之後若直覺有需要,仍會再走一下。
我發現,我移動時空間的能量會跟著不一樣,人們會更覺察到彼此之間的連結,Harrison說這是”魔法的走動“,跟著你心跳的節拍,緩慢而穩定,大概每分鐘60下(我記得他好像是這樣說的)

我常覺得開放空間是陰與陽、陽剛與柔性的巧妙組合。走在圓圈裡是在召喚關係中的陰性能量,而主題/議題則是指引方向的陽性能量,陰陽力量的結合帶著我們彼此連結,並開啟我們的潛能。


在工作坊裡,我們常回答:在走著圓圈的過程中,聚合大家的注意力和能量,也力邀伙伴自己嚐試體會看有什麼感受。

是否覺得Peggy 和 Chris的回答,讓這開場時的動作意涵更深刻了呢!

Related Posts:

  • 1,000 participants in 4 hours - The Report菲律賓的好朋友 Sharon Joy Berlin Chao 七月受邀引導一場特別的open space,四小時內讓 1100多人一起討論。以下是她會後整理的一些過程與心得,貼出來跟大家分享。 Just two weeks ago I had this interestin… Read More
  • 柬埔寨的第一場OPEN SPACE會議分享跟大家分享一則OST經驗。摘譯自一位關注當地的藝術發展的柬埔寨朋友,向國際OPEN SPACE社群分享的一個OST故事。 我想找一個可以替換掉那由於長期的:依賴補助、政府貪腐、由上而下管理...而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社會態度,即使是藝文界人士也無不陷入:錢要從那裡來?要等上面給我們策略指示才可以往前走… Read More
  • 瑞典ost 社群邀請人們為難民開啟更多空間 兩則讓人感動的訊息: 瑞典開放空間社群的人們,呼籲全世界的人們一起來面對歐洲/全球難民危機議題。這是一個展現人性的機會,“如何在這個機會裡有最佳的表現?〞相信開放空間會帶出人們最好的一面,所以邀大家一起來。 幾個月來  Scandinavia 的ost朋友已每個月聚在一起互相… Read More
  • 開放空間會議 + 大學教授 = 突破困境開展未來?by Ito Chao 因著外在環境的劇烈變化,近年許多大學教授越來越忙,同事間的交流隨之減少。雖堅守崗位,越忙越茫者所在多有,好不辛苦。但是每個系所必須與時俱進,沒有團體的智慧與力量,單靠單位主管在日趨複雜的環境中苦撐著,幾乎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少主管都是帶著挫折感下台,… Read More
  • 為什麼自我管理將很快取代傳統管理?原文出處:Why Self-Management Will Soon Replace Management  取自:Huffingtonpost.com, 7/16/2014 中文:ICA Taiwan, July ICA Trends 當我為我的新書《Igniting the … Read More

運用OST於學習的地圖

因各地的活動頗多,本地圖暫搜集至2016下半年。

活動照片

www.flickr.com

Facebook

Blog Archive